欢迎来到艾西小说网

艾西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梨园那些事 > 第100章 梨园兴衰传奇

底色 字色 字号

第100章 梨园兴衰传奇(2/5)

热爱和顽强的毅力,一点点重建戏园。常玉容和苏文轩喜结连理,常玉婉也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伴侣。他们一起培养新一代的秦腔人才,让“瑞祥戏园”在历经风雨后,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,在古城西安续写着梨园的传奇。



    抗战胜利后的西安,百废待兴,“瑞祥戏园”在常家姐妹和苏文轩等人的努力下,逐渐恢复了往日的模样。新一批年轻的学徒们在常家姐妹的悉心教导下,刻苦学习秦腔技艺,为戏园注入了新鲜血液。



    然而,国内局势依旧复杂多变,解放战争的爆发让整个社会又陷入动荡之中。尽管生活艰难,“瑞祥戏园”依然坚持演出,常家姐妹深知,戏曲是人们在艰难岁月中的精神寄托,她们不能停下。这一时期,她们编排了许多反映人民渴望和平、向往美好生活的剧目,如《盼安宁》《曙光在望》等,这些剧目在西安城引起了强烈反响,每场演出都座无虚席。



    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,人民解放军逐渐取得胜利。西安解放的那天,“瑞祥戏园”自发组织了一场盛大的庆祝演出。常玉容、常玉婉姐妹带领全体演员,在城门口搭起舞台,为解放军战士和市民们献上了精彩的秦腔表演。常玉容饰演的花木兰英姿飒爽,高唱着“谁说女子不如男”,唱出了新时代女性的豪情壮志;常玉婉扮演的小家碧玉,以细腻的情感和婉转的唱腔,展现出百姓对和平生活的憧憬。这场演出不仅是对胜利的庆祝,更是“瑞祥戏园”与新社会接轨的标志。



    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

    新中国成立后,戏曲艺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。政府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,“瑞祥戏园”也受到了相关部门的关注和支持。常家姐妹积极响应政府号召,对戏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。她们摒弃了一些旧戏班中不合理的规矩和陋习,建立了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,注重演员的培养和剧目创新。



    常玉容和常玉婉还被邀请参加各种戏曲研讨会和交流会,与全国各地的戏曲艺术家们相互学习、交流经验。她们将秦腔的独特魅力介绍给其他剧种的同行,同时也借鉴了其他剧种的优点,融入到秦腔表演中。在一次交流活动中,常玉容结识了一位来自越剧之乡的艺术家,被越剧优美的唱腔和细腻的表演所启发。回到西安后,她与戏园的乐师们一起研究,尝试将越剧的一些弦乐元素融入秦腔的伴奏中,经过多次试验,创造出了一种别具一格的秦腔新曲调,在演出中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。



    为了让秦腔更好地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,“瑞祥戏园”深入工厂、农村、学校进行演出。常家姐妹发现,许多年轻人对秦腔并不了解,甚至存在误解,认为秦腔是老年人的专属娱乐。为了改变这一现状,她们决定编排一些适合年轻人观看的剧目。常玉婉根据古典文学作品《聊斋志异》中的故事,创作了一部充满奇幻色彩的秦腔剧目《聊斋新韵》,加入了一些年轻人喜爱的爱情元素和惊险情节,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走进戏园。



    随着时间的推移,常家姐妹的子女们也在戏曲的熏陶下长大成人。常玉容的儿子苏明辉对戏曲表演有着极高的天赋和热情,他继承了母亲高亢激昂的唱腔和大气磅礴的表演风格,专攻须生;常玉婉的女儿林诗瑶则像姨妈一样秀丽温婉,嗓音甜美,在旦角表演上展现出独特的魅力。



    苏明辉和林诗瑶在长辈们的教导下,不仅学习传统的秦腔技艺,还积极吸收现代文化知识。他们将一些现代的表演理念和舞台技巧融入秦腔表演中,让秦腔在保持传统韵味的同时,更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。例如,在一次重要演出中,苏明辉借鉴了话剧的一些肢体语言表达方式,更加生动地展现了角色的内心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页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
  新书推荐:山野妙手小医仙 穿越之农门娇娇女 退圈后我风靡全球 明星大大要宠我 从忽悠老年人报名修仙培训班开始 我的极品美女上司 林绾绾萧夜凌 我的重生太稳健了 兵伐领主时代

设置

字体样式
字体大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