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百一十四章 翠影惊弦:梨园风云曲(3/7)
。苏瑶琴被柳依云的胸怀所打动,最终决定留在翠影吟风阁。她深知,这里不仅有她的恩师和伙伴,更有她对戏曲传承的责任。为了进一步推广戏曲,柳依云还组织戏班到越城的各个角落演出,无论是繁华的集市,还是偏远的乡村,都留下了翠影吟风阁戏班的足迹。他们的演出丰富了百姓的生活,也让更多人领略到戏曲的魅力。
时光流转,柳依云年事已高,但她对戏曲的热情丝毫未减。在她的影响下,翠影吟风阁的每一个人都将戏曲传承视为己任。越城的大街小巷,时常能听到孩子们哼唱着戏曲的旋律,戏曲的火种,在这片土地上,越燃越旺,延续着翠影吟风阁那永不落幕的梨园传奇。
随着翠影吟风阁在越城的影响力日益扩大,其名声传到了一位隐居江南的前清老翰林耳中。这位老翰林名叫陈墨轩,一生痴迷戏曲,对传统戏曲文化的研究造诣极深。他听闻柳依云等人对戏曲传承与创新的种种事迹后,心生好奇,亲自来到翠影吟风阁。
陈墨轩观看了几场演出后,对柳依云、苏瑶琴等人的表演赞不绝口。但他也指出,戏曲除了在内容和表演形式上创新,在剧本的文学性雕琢上还有提升空间。柳依云等人虚心受教,诚恳邀请陈墨轩出山,指导戏班的剧本创作。陈墨轩被众人的热情与诚意打动,欣然应允。
在陈墨轩的指导下,翠影吟风阁开始对一些经典剧目进行重新润色,同时创作全新的剧本。他们以历史典故为蓝本,创作出了一部名为《秦淮风云》的大戏。该剧讲述了明末秦淮两岸文人墨客与秦淮八艳之间的故事,将家国情怀与儿女情长巧妙融合,剧本辞藻华丽,情节跌宕起伏。
为了演好这部戏,柳依云带领戏班众人查阅大量资料,深入研究那个时代的服饰、礼仪和人物性格。苏瑶琴饰演的李香君,一颦一笑皆具神韵,将李香君的才情与傲骨展现得淋漓尽致;而另一位年轻弟子程逸飞饰演的侯方域,风流倜傥又不失家国大义,令观众为之倾倒。
《秦淮风云》首演那天,整个越城万人空巷,戏园子被挤得水泄不通。演出过程中,观众们沉浸在精彩的剧情与精湛的表演中,时而为人物的命运叹息,时而为精彩的唱段鼓掌叫好。演出结束后,掌声经久不息,不少观众感动得热泪盈眶。这部戏不仅在越城引起轰动,消息传开后,周边城市的戏迷也纷纷赶来观看,一时间,翠影吟风阁声名远播至大江南北。
然而,就在翠影吟风阁如日中天之时,一场突如其来的疫病席卷江南。百姓自顾不暇,再也无心听戏,戏园子被迫关闭。柳依云看着空无一人的戏园子,心急如焚。她深知,戏班众人大多以此为生,如今没了演出收入,生活将陷入困境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柳依云与苏瑶琴、程逸飞等核心成员商议后,决定组织戏班众人制作一些手工艺品,拿到集市上去售卖,以维持生计。他们发挥戏曲人的心灵手巧,制作出精美的脸谱、小巧的戏服摆件等。虽然收入微薄,但大家齐心协力,共渡难关。
疫病逐渐平息后,翠影吟风阁重新开门迎客。经历这场磨难,戏班众人对戏曲的热爱更加坚定。柳依云为了感谢在艰难时期一直支持戏班的观众,决定举办一系列免费演出。演出当天,戏园子再次热闹起来,观众们用热烈的掌声表达着对翠影吟风阁的喜爱与支持。
此后,翠影吟风阁继续秉持传承与创新的理念,不断推陈出新。柳依云将自己毕生的戏曲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一代,苏瑶琴、程逸飞等人也成长为能够扛起翠影吟风阁大梁的中流砥柱。在他们的努力下,翠影吟风阁的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