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0-134(1/13)
第131章 斩首示众回答她的话之人, 却不是那谢郁维,而是王瑞平。
王瑞平面容沉肃,上前道:“近些年间, 江西官员的调令多出自于中书省,谢大人经由蒋谭明之手, 在当地培植心腹。”
“官员任命、升迁实际都由谢氏把控, 江西当地的官员更是唯谢大人马首是瞻, 有关当地的重要事务, 皆会命人快马加鞭传往京城,等候谢大人旨令。”
这些事情, 皆是王瑞平结合刑部审讯蒋谭明的案宗,比对吏部官员调遣升任记录所得。
他儿子王恒之为了查得真相, 险些命丧江南,幸得他们在危机关头生出急智,将王恒之送往江南徐氏的地界,寻求水军庇护。
所得的证据和证人则是跟随李谓改头换面,直接走水路入京。
双管齐下, 方才保住王恒之性命, 且还顺利将证物送往京城。
王恒之都这般努力了, 他这做老子的自然不能有半分懈怠,近一个月的时间, 当真让他找到证据,直指谢郁维。
广郡王看着王瑞平呈上去的卷宗,心头直发慌, 偏那往常在朝上呼风唤雨的谢郁维成了哑巴, 眼瞧着谢郁维始终没有反应,广郡王终是按捺不住, 强装出一副镇定自若的模样,开口说话时,声音却带着几分颤抖,他高声道:
“那傅家失火原就是意外,当地的父母官已经下了定论,此事在江西人尽皆知,你却平白编造出这等故事来构陷本王,施元夕,你究竟是何居心!?”
江太妃手底下的官员见状,亦是忙不迭出面为其辩解:
“施大人自己也说,这是一桩骇人听闻的灭门惨案,如若此事当真是太妃所为,为何这么多年来都没传出任何风声?”
“不错,若非意外,这一百七十三人家中亲属为何不上书陈情?就这么眼睁睁看着亲人遭人害死?”
“皇上,施元夕之话多为猜测臆断,而无半点证据,郡王爷纯良,绝不可能犯下这等恶事,请皇上明鉴!”
施元夕冷眼看向他们:“为了能与这件事情撇脱干系,江太妃和谢大人确实是煞费苦心。”
“不光将整个江西掌控在手中,且还封住了所有知情人的口,除去那两名离奇死亡的官员外,其他遭到贬斥的官员,原本就与傅成章没什么交情,有的根本就不清楚傅家之事。”
“另外一些……纵是猜到了什么,也不敢与权势滔天的谢大人相为敌。”
官场上口风一致,咬定傅家之事是意外,大梁不是现代,消息传播速度缓慢。
那傅成章本就没几个亲人,其家乡离江西极远,鞭长莫及。
余下的,就只是一些平头百姓,又哪里能同沆瀣一气的官老爷们抗衡?
“为保万无一失,官员甚至还将此案卷宗彻底销毁。”施元夕冷眼看着谢郁维:“谢大人在朝上只手遮天,连前任吏部尚书都能随意驱使,遮掩这些事情,对大人而言,算不得太难。”
谢郁维听得这番话,终是轻抬眸看向了她。
他眼中情绪难辨,森然一片。
他将消息封锁至今,到底还是被她揭破。
到得如今,他只好奇她究竟用了什么样的法子,才在他打扫得如此干净的情况下找到确切证据的。
施元夕沉声道:“凡做过的事情,便不可能了无痕迹。”
“谢大人深谙官场法则,又让官员封了底下人的口,从官府及傅家下人亲眷的口中,是问不出些什么来的。”
“可一百七十三人遭到灭口,又怎可能一点动静都没有?”施元夕微顿,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