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0-120(3/39)
李侍郎在吏部,大梁朝堂虽没有明文规定,但为了避免争论,一般都是选择直接避开。……又不是魏家。
李谓才学出众,去往六部中的哪一处,都不失为一个好去处。
只是他性情好,从前在国子监也是八面玲珑,消息众多。
施元夕本以为,他会越过六部,直接进入翰林院。
没想到他却主动选择了刑部。
刑部倒也没什么不好,只是主掌刑罚审讯,与眼前这个明媚的少年瞧着不甚相符。
不过,她那位师兄看着也不像是掌管刑讯的人。
之前李家那番变革,还是对李谓产生了很大的影响。
施元夕轻颔首道:“你想好了就行。”
李谓抬步离开,从书房离开前,见她随手拿了糕点在吃,唇角带了抹浅笑。
春闱一事敲定后,江太妃那方安分了不少。
到年节以前,除了每隔几日传回京中的战场消息外,没再发生什么大事。
年前施元夕得了几日假,施府再三派人来请,最后还用了施雨烟及她父母亲的名义,施元夕便应了下来。
傍晚时分,她处理完公务,乘着府上的马车抵达施府。
刚下马车,就看见她那大伯,竟然主动等在府外,一路领着她入府。
乐书跟在施元夕身边,咂舌不已。
不说四五年前,这事就是放在一年以前,施元夕刚在国子监崭露头角时,他们也绝不可能有这样的待遇。
短短一年间,天翻地覆。
这施府内掌握最多权柄的人,已经变成施元夕。
同是正四品官职,天子近臣的含金量,就不是寻常官员可以比拟的。
更别说此前施致远头脑发热,险些误入歧途,上了那裴济西的贼船。
他心中也清楚,往后这施府如何,都得要看施元夕的脸色。
好不容易将施元夕请回府中,又哪里敢像从前那样怠慢于她。
施元夕对于她这位大伯父和大伯母没什么想法,说恨谈不上,若说冰释前嫌,就更无可能。
她来,只是因为血缘上割不断,再有,便是看在鄞州萧氏的面上了。
今日没有早朝,施元夕穿着寻常便服,和施致远一路缓行,所到之处见到的下人、管事,皆是恭顺地对她行礼问安。
进入正厅后,厅内原本坐着的人,尽数站起身来。
施元夕轻抬眸,发觉那施婼和姜浩二人也在席间。
姜浩已没了当初她刚入京时,那副居高临下的模样,他此刻神色尴尬不已,有些无所适从。
至于施婼……
这位打从小时候起,便处处喜欢与施元夕争斗的大堂姐,面色复杂,沉默片刻后,主动开口道:“贵客上门,还请上座。”
若按往常,她这番话必定夹枪带棒,多少有点阴阳怪气的意思。
可施元夕今非昔比,真算起来,她官职比施婼的公公和爹都要高,尤其是姜家。
姜家与那前任吏部侍郎姜帆沾了点关系,姜帆落马后,姜浩父亲也不免受到牵连。
还是幸得施致远在朝中奔走转圜,才保住了官位。
姜大人都如此,姜浩在礼部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。
这么多年,施元夕入京不到两年便成了天子近臣,姜浩如今却仍旧是个不入流的小官。
今日设席,施致远原本还邀请了姜家。
姜浩父亲想要起伏,靠他不行,如今施、姜二府能帮上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