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50-260(34/45)
恨埋在心里,总想要复国的人,就是两边国家的生活习俗不同,都够上位者心烦的。大清也是满人统治江山,大清的皇上们,用了多少年,才走到现如今这地步的?
就是现在,下面百姓们,还时不时来个起义呢。
民间用朱家的名声,造反了多少次?
从皇太极到胤禛,这中间,几乎是走了一百年。
耿文华也就是好奇问一问,见胤禛并不担忧,也就将这事儿给放下了——就算是收复不了小日本,能搅动他们内乱几十年,也还是很划算的。
说着话,胤禛就皱了皱眉,耿文华忙问道:“怎么了?”
胤禛顿了顿才说道:“可能是这两天太忙了些,总觉得有些心悸。”
耿文华也跟着皱眉:“既然身体不舒服,可让御医给看了?御医是怎么说的?”
“御医也只说需得静下心来养一养。”心脏上的不舒服,唯一的办法也就是不要去劳累,养一养。但偏偏多事之秋,南边有水患,东北今年的大雪来的比往年早。
云南南边又有匪患,江西那边又出现起义——说是当地县令太过于贪婪,竟是越过朝廷,自己又制定了许多税收项目,什么进城税,穿衣税,穿个棉衣都得交税。
百姓实在是苦不堪言,干脆造反,将衙门给围住,打死了那县令。
这事儿呢,县令当然是有罪的,打死算活该,但是那些造反的人也是要抓起来的,不然日后各地有学有样,但凡有点儿什么不满,都要打死朝廷命官,朝廷颜面何在?
今儿是打死了县令,明天是不是就该打死知府了?打死了知府,是不是又该打死巡抚?这样一层层往上跳,最后是不是就该打死他这个皇上了?
所以就算是厌恶痛恨那贪官,带头造反的人也必得严惩。
胤禛并不想说这些事情,就又问起来耿文华:“前段时间听你说要办杂志?”
“是,交给了章佳氏去办,就是一种娱乐的东西。”耿文华并不隐瞒,将自己之前打下来的稿子拿给胤禛看:“皇上若是觉得有哪儿不妥当,我这就让人改一改。”
只说改一改,没说不办。
胤禛只浏览了一下就放下了那纸张:“回头让章佳氏也送一份儿到我这里,或者让弘昼带进来。”
耿文华点头,又将话题给扯回来:“御医可曾开药了?”
胤禛点头:“开了,不过朕不爱喝汤药,觉得麻烦,让他们做成了丸药。”
他拿出来自己随身带着的瓶子,倒出来几个让耿文华看,黑褐色的药丸,一粒大概有花生豆那样大小。
胤禛说道:“说是叫保心丸,朕吃着觉得还好。”
“皇上……”耿文华顿了顿,到底是没说出来,她倒是想劝胤禛休息一段时间呢,但胤禛是皇上,天下无小事,哪怕是两个村子械斗这种事情,胤禛但凡拖延一天,都可能会出人命。
再者,胤禛若是要休息,这朝堂上的事情交给谁呢?
她要是没儿子,她倒是坦坦荡荡的劝说胤禛放权了。
但她有儿子,她自己还是皇后,她劝说胤禛放权,胤禛心里会怎么想?
话到了嘴边,耿文华又换了话题:“这种病,最忌讳情绪波动太大,皇上还是要克制一下自己的脾气,别总发火,有什么事情呢,太生气了,就先放一放。到园子里走一走 ,打一下太极拳,发散一下。”
她顿了一下又说道:“毕竟咱们也都上了年纪了,不好总坐在屋子里不动弹的,皇上还是要早早开始锻炼身体才好。”
胤禛笑道:“你倒是操心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