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50-260(22/45)
他正忙活,胤禛也过来了:“苏培盛说你们在这边,内务府前段时间送了些果子酒来,江南知府上了折子,说是今年江南那边水果大丰收,果子酒的产粮比往年要高一些,询问朝廷的意思。”
虽说只是一个小小的果子酒,但也需得朝廷调度。
朝廷若是不闻不问,果子酒没销量,对于江南地方来说,可能就是一笔亏损。
耿文华就问道:“那两广那边,皇上可要下旨,今年不多做果子酒,只做罐头?”
水果越多越是好的,虽说价钱会降低,栽种果树的人会收入少,但更多的普通百姓却是会受益,吃上价钱寻常的水果。这样算的话,其实对果农来说,也不算坏事儿。你五文钱卖,大约只有一个人买。你卖三文钱,那到时候可能会有五个人来买。
不过是需要照看栽种的果树更多了些。
皇上之所以是皇上,是因为皇上从来不会只看一个人的得失利益,皇上要看的是整个天下的百姓,日子过的好不好,能否吃上好的,能不能穿暖。
所以水果酒是个小事儿,但也不是个纯粹的小事儿。
胤禛就笑道:“罐头的储存时间也并不是很长,早些年你说若是有橡胶树更好,现如今咱们也有橡胶,所以这罐头的存储,倒是可以再延长些时候了。”
正好耿文华要说这橡胶树的事情,干脆就趁此机会说了。
皇上点头:“那小太监,回头让他到前面回个话,朕要仔细问一问。”
若是为朝廷办事儿,那自然得有个朝廷的名头了。大清吸取前朝教训,是绝不会允许太监插手朝中事情的,但这种植橡胶树,若非得要说,也不能算是朝廷的事儿。
再者,朝廷还有个内务府呢。
内务府虽说也是官员统领,但内里也是有太监总管的。到时候,先将人挂在内务府名下?
胤禛如何想,耿文华是不管的,她说了事情,就去看七阿哥钓鱼
了。
胤禛索性也先放下这些事儿,让人拿了钓鱼竿来,和七阿哥一起凑热闹。父子两个,分别占据一边,一个闲散,一个紧绷,一个虽然拿着钓鱼竿,但那态度是愿者上钩。一个捏着钓鱼竿,手心都快要出汗了。
耿文华两边看看,就忍不住笑,和当爹的比起来,这儿子,也确实是年幼,略少了几分耐心。
“我钓上来了!”正想着,就听七阿哥欢呼起来,手里钓鱼竿猛然上扬,然后,欢呼的声音就中断了,别说是钓鱼了,钓鱼钩上,连个饵料都没有了,一根水草都没挂上来。
胤禛摇头:“就算是看见鱼漂动了,也不一定就是鱼上钩了,你需得多几分耐心等一等。”
七阿哥不服气:“等一等就鱼就将饵料吃完了。”
吃完了也就跑了,哪儿还能等自己钓上来?
胤禛不是钓鱼高手,但胜在经验丰富,当即开始指点七阿哥。
七阿哥只好又将鱼饵挂好,将鱼钩扔进水里。
小太监在一边帮忙,撒了些饵料在水面上,以此来吸引更多的鱼过来。
嬷嬷拎着食盒过来,耿文华就让人摆膳。鱼丸汤是用新鲜的鱼肉做的,细腻滑嫩,又很有弹性。两条鱼,一条是清蒸的,一条是红烧的,用的也是不同的鱼。
耿文华看着就觉得喷香,招呼两个人先来吃饭,于是胤禛领着七阿哥过来。
大约是惦记钓鱼,吃饭也吃的不安心。
耿文华也没拦着,毕竟这天气,就算是吃两口冷的也没什么。她自己吃了八分饱,就让人将躺椅放在桥边上,自己躺在躺椅上,一边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