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0-140(5/58)
样,论实权的话又是另一回事儿了,八旗蒙古都统足有八个,又是分管蒙古这边将士的,肯定不如仅有一个的步军统领权利大。直到七月流火,草原逐渐冷了许多,皇上才带着阿哥们班师回朝。
胤禛刚一回府,就要检查弘盼的功课,这也是和皇上学的,皇上最爱做的事情,就是从外头回来之后,看看儿子们都学的如何,有没有松懈。
只是这一检查就出了事儿,弘盼原本就资质平平,不是什么天才,功课什么都就那样,哥哥去世,他也得跟着忙,更影响功课,之后又听说阿玛出城,放松了许多,功课都是应付着完成的,自然不能让胤禛满意,胤禛责罚他重写。
弘盼看着堆积如山的课业,只觉得心累,再写一遍难道他就能过了吗?他永远也不可能像大哥那样写出让阿玛满意的文章的。
与此同时,看到弘盼再交上来的文章依旧非常糟糕的胤禛也不明白,同样都是他的儿子,年岁也差不多,生母不同,生出来的儿子真的至于差这么多吗?
九月,京城刮起了北风,舒宁换上了皮子斗篷,外出的时候不至于被风扑着,从前她其实不是很理解天稍微一凉,张贵人就要趁着还有太阳,赶紧将箱笼里是大衣裳拿出来晒好,驱虫,重新打理,现在她懂了,人到了年龄,是真的经不起一点风吹草动。
谁承想,就凉了这几天,舒宁没事儿,倒是京城四贝勒府的弘盼发起了烧,到了晚上直转成高烧,四贝勒府的人天不亮就派人等在太医院门口,一大早就把太医请到家里去了。
可这也无济于事,开了药吃了之后并不见好转,隔天中午,弘盼夭折。
李氏哭成了泪人,此刻,她终于理解了前几个月的乌拉那拉氏,丧子之痛,心如刀割,李氏直接哭晕了过去,还是身边的侍女抱来了弘昀,李氏才不至于伤心过度。
胤禛真的不明白,他到底做错了什么,一年之内,两个儿子夭折,刚给弘盼办完了葬礼,胤禛就重新回到寺庙里继续修行了,寺庙倒是变成了他抚慰心灵的地方了。
御花园里的枫树叶子又红了,舒宁也就开始准备大选了,今年在御花园选看秀女,每日两旗,依次入宫。
今年大选,皇上大概是想着皇子们都渐渐长大,一个一个的也都到了该娶妻的年纪,像是胤?,妾室郭络罗氏都为他生了三个儿子了,可依旧一个嫡福晋也没有,的确有些不合适。
皇子之中,若是除开太子,要论谁的身份最尊贵,也就只有十阿哥胤?了,母为温僖贵妃,往上数数,父族和母族的祖先都是清太祖努尔哈赤,也就是说,他的高祖父与外高祖父实际上是同一个人。
在清朝这样一个无比看中血缘的地方,胤?当时无愧是血统最纯的一个人,虽然他平日里表现平庸,但没有人敢慢待于他。
身份如此高贵,皇上在给他选福晋的时候自然也是十分忧愁。
既不想他的福晋身份太高影响太子地位,闹的诸皇子将来不得安宁,也不想他的福晋身份太低配不上他的身份。
最后,皇上给胤?指了一个来自蒙古的福晋,乌尔锦噶喇普郡王之女,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为胤?的嫡福晋。
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虽然不如科尔沁部,但也是蒙古的大部落之一,身份是绝对没问题的。
这样既断绝了胤?以后和太子相争的可能,身份也足够显赫,配的上胤?,同样,用一个儿子,加强了和蒙古的联系,可谓是一举三得,皇上对这个指婚可谓是相当的满意。
只是胤?自己如何想,没有人知道,蒙古来的福晋和他是否处得来,也不会有人在乎,就像这些年皇上指婚从来都不会问被指婚的人愿不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