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8章 收获(4/5)
伤力大。可他这一门,最厉害的功夫却需要“镔铁棍”才能施展。
这镔铁棍一根的造价,等于他如今长枪的十倍,这还不算请大师出手的费用。林天王之前也舍不得打造。
现在不一样,他发财了啊。
其实别看林天王之前也大方。
实则是江湖人惯用场面——装大方!
他不装,手下没信心,人心也要散掉,队伍就拉扯不起来,怎么建功立业?
这年头空口白牙,连教徒都不上当。
不过搞宗教确实性价比高,至少用在那些炮灰的花销极低。
可惜专业不对口,林天王不懂这些玩意。
他希望徐青上山,也是因为读书人也有自己的造反理论。
这造反没理论啊,宛如无头苍蝇。
便是想招安,那也得懂行的人指点。
这年头,招安成功的典范,基本都是在官场中混过再上山的。
否则贸然接受招抚,指不定人家要拿你人头染红自己的官袍。
…
…
徐青请王护卫去找何知府,等府衙的人赶来,收拾残局,徐青和吴巡按继续上路,越过红泥岗,走出栖霞山,来到江宁渡口。
面对滚滚大江,吴巡按诗兴大发,不过三甲进士的才气约莫是不够的,硬是没想到好的诗词应景,于是看向徐青,“公明啊,此情此景,不如做点诗词助兴?”
徐青翻了翻白眼,“老恩师,我这做诗词都得有灵感的。”
有道是新人胜旧人。
他现在和吴巡按关系亲近得不行,自然少了些尊重。好词都得用在新人上,旧人凑合过便是了。
不然能咋滴,还能离不成?吴巡按摸了摸胡子,有些尴尬。弟子厉害,哪都好,就是多了点风骨,少了点溜须拍马的味道。
世事难全啊。
他又看了看钱师爷。
钱师爷一副奋勇就义的模样,只等老爷开口作词,他肯定极尽吹捧之能。
吴巡按一看,老小子水平还不如他呢,只会溜须拍马,浪费他的酬金。
只是开了钱师爷也舍不得。
有个菜的人在身边,到底能显出自己的高明来。
人这一生,能力不是炼出来的,是对比出来的。
倘若他吴时来做了六部尚书,难道会比现在的更差?
他差的不是能力,是关系!吴巡按拍了拍徐三元宽厚的肩膀:“公明,我老了,汝当多勉励之。”
徐青:“……”
现在吴巡按多了些望子成龙的期盼,徐青要是早点中进士,他也能跟着吃福利。
可惜南直隶巡按御史只能当一年,除非明年搞恩科,否则真不好运作徐青乡试的事。
徐青肯定能中举,但是吴巡按肯定更想徐青下一科乡试直接中举,早点进官场帮他。
当然乡试运作的前提是一定得有才,不然放榜出来,明显的庸才上位,肯定很多人要闹。
南直隶省的乡试主考一般是从京里派遣的,不是翰林院的学士,就是吏部、礼部、督察院出来的中坚人物。
只要主考同考名单一出来,即使制度再严密,都有沟通的办法。
前提是能出多大的价码。
徐青自然不知道,废物老师居然已经都想着啃幼养老的事了。
他还在琢磨去应天府的事,不知道冯芜有没有给他留下什么其他的东西。
同时,气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