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0-140(19/32)
之外,竟然还能摆得下几张小案、数个坐席。恐怕许多贫农百姓,住得还不如这里。
关于住所的感慨还没完, 吃的方面又给了高顺狠狠一惊。在这战俘营中, 吃的东西虽然算不上多好, 但至少麦饭管饱,而且每天早上都有一整个水煮鸡蛋可吃。
高顺盯着那颗圆润光滑的鸡蛋半天没回过神来,这样的东西, 就是拥有上百亩田地的富裕农户也舍不得天天吃, 刘备居然给他们这些战俘天天供应!刘备是疯了还是傻了?他嫌弃自己的粮食太多了吗?
“傻愣着干什么呢?还不快吃!”一个皮肤略黑的男子伸手在高顺面前晃了晃, 嬉皮笑脸地道,“新来的吧?别吃了一颗鸡蛋就感恩戴德的了, 这些可都是有代价的。”
这个男人叫杨立, 自称是董卓麾下的西凉军中层将领, 在刘备与董卓大战之前的小规模冲突中被俘虏, 送到了战俘营中。
“代价”这两个字深深地扎痛高顺的心。他警惕地盯着桌上的鸡蛋,就像在看一个随时可能爆发的巫蛊。但几息之后, 他又自嘲的笑了起来。
他如今是战俘, 身在刘备的战俘营中, 早已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。刘备就是让他倒贴钱给出代价,他也无可奈何,更何况现在还有鸡蛋吃呢?真的算起来,他都占便宜了,又有何可惧怕的呢?
想通了的高顺三两口就将鸡蛋吃光,再喝上一大口放温了的开水,心满意足的打了个嗝。
鸡蛋,真好吃呀。
很快,高顺就知道了杨立口中的代价是什么了。
是读书学习。
对于那些看见文字就头疼的大老粗来说,这的确算得上是一件苦差事。但能够坐在干净整洁的茅屋里,不怕风吹雨打、日晒雨淋,可以拿着书卷学习经典,又怎么能算得上是在受苦呢?
高顺虽然出身行伍,是个大老粗,但也打从心底里羡慕那些读书立说、出口成章、下笔如神的学子。
小的时候,家里穷,读不起书。后来靠着军功混了个官当,有了点闲钱,却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读书了。
他万万没想到,自己如今做了战俘,居然还能正儿八经地读上书!这番际遇,是在是令人感慨万千。
于是高顺拿出了十二分的力气,认真的学习起来,很快就成了整个战俘营中最勤奋的人,成绩也水涨船高。
高顺学着学着,却渐渐地发现了一些不对劲的地方。战俘营中学习的科目,除了最基础的识字开蒙之外,并没有时下流行的儒家六经,也没有其他百家。
他们学习的,据说是刘备亲自编写的教材,主旨只有十二个词“富强、民主、文明、和谐,自由、平等、公正、法治,爱国、敬业、诚信、友善”。
每个词都是一个小专题,里面穿插了许多古代小故事,并附带百家经典中对其的相应解释描述。
等一等!刘备为什么费那么多功夫给战俘们教这些东西?他难道不该分析利害关系、威逼利诱,让战俘快点归顺吗?
高顺拿着书卷,苦思冥想了许多天,终于找到了一个勉强能说服自己的答案——刘备他,可能只是想单纯地让战俘们变成一个利国利民的好人。
好人。
高顺心中感慨。他已经很久没有听到过这个词语了。在他的人生中,好人往往代表着软弱可欺。在胡人劫掠的并州里、在厮杀搏斗的战场上,好人往往都活不长。
他高顺,并不想做好人。
不管高顺心里是怎么想的,战俘营里的日子还要继续过下去。除了每天的学习之外,战俘们每天还需要在营地里扫地洗衣、挑水做饭,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