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0-200(8/46)
头开始的逻辑链。事态发展到现在,已经不是收不收手的问题,而是在这波云诡谲的谋算里,为自己前期的失利翻一次盘。
断尾求生。
胡济安给凌湙提供了一个思路,闻高卓与关谡从来不是因为文殊阁的席位走到一起的,文殊阁是因为他们而存在,就像一个乘棋子的钵,没有文殊阁,也会有文渊阁、文宣、文炎等等其他名目的阁。
他们聚在一起成就的大势,才是令他们即便要互相堤防,也不得不假凤虚凰谋合作的基础。
所以,这后面几拨追来的兵丁,便都以京畿卫打头,而闻高卓的人则基本不再带头往前冲,再加上凌湙有意留的活口,真正死伤人数加起来,都没有前四次人多。
他在用破而后立的方式,企图掰回一局。
文殊阁就像一只碗,首阁之位便是端碗的手,我不能自断一臂削弱己身,但我可以将碗砸了,重新铸一个,届时谁能重获端碗权,就各凭本事了。
闻高卓介意的,不是关谡算计他还算成功了,双方几十年互有来往,各有输赢,只要朝局仍在他们手里,不过是一时的让利问题,让他真正生出砸碗重来心思的,是关谡触到了他的底线。
没有在知晓凌湙身份的第一时间除掉他,反而与之联手来搞他,是关谡违背了当时换子的最终意图,将子中子的计谋陷入随时可曝光的危险境地,更成了别人拿来反制他们的手段。
这不能忍,绝对绝对不能忍。
要爆,也得由他亲自动手爆,于是,他不再小心翼翼的隐瞒秘密,直接冲入宁候府,掀牌翻桌。
凌湙当然得成全他,他掀一层,他可以帮他再掀一层,作为同样受到背刺的“盟友”,他想他有义务让关谡一尝反噬之苦。
敌人的敌人是朋友,这话同样适用于他与闻高卓,然后,便有了与二子的对话,甚而定下了给皇帝送大礼的后计。
你看,他就是这么的善解人意。
从他宁氏子的身份被曝给闻高卓时起,文殊阁这一主宰了朝堂百年的集权机构,就陷入了随时被取缔或替换重组的旋涡。
闻高卓只要以换子主谋的身份,向皇帝负荆请罪,就能以监管不利,需要重新调整朝纲为由,改组文殊阁,以旧换新,重获阁首之权。
皇帝会阻拦么?
不会,他巴不得文殊阁改组,除了闻、关二人不能动,余下三席,他最次也能推一个亲信进去,若能借机扩大阁中局势,将五席扩张成七席,那他就更有能发挥的余地了。
傻子才会错失良机。
有了这么一层筹算,再来看这千人追捕队,就很有意思了。
现在不止关谡想要借刀杀人,闻高卓想要将计就计,便是凌湙,也起了一石二鸟之意。
他们不是一直怕换子风波扯出闵仁遗孤么?
便是闻高卓要去皇帝面前作戏请罪,也只会承认换了一个孩子,并以与凌太师的同僚之谊为引,抻出一个恻隐之心的原由,左右一个稚龄小儿,在改组文殊阁的诱惑下,皇帝会闭眼揭过去的。
如此,这派来带兵的千总,便必然承担着交换人质,以及除他而后快的任务,且必得是已经被钱权收买腐蚀的叛徒。
京畿卫是樊域的,樊域是陛下的,他可以借兵做人情,却绝不会做触及皇帝利益的事,而帮着交换双方人质,隐瞒其间内情的行为,就算再会狡辩,也是背叛。
凌湙决定给他好好上一课,上一堂名为不自量力的课。
一个小小的京畿卫千总,到底是谁给他的自信,以为能周旋在两位大佬之间,拿双份工钱,打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