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60-280(26/57)
多,哪能还得上呀。几亩维持一家生计的薄田也被人收了去,就只能靠四处打零工过活,吃了上顿没下顿,肚里没食,身上没肉,可不就不禁冻。宋景辰没有再问下去,带着阿福,直奔户部负责赈灾的安济司去
他是带着满腔怒火去的,冻死如此多的人,你户部安济司是干什么吃的,朝廷养你们是吃闲饭得么!
他是堂堂的二品爱民使,又是宋三郎的儿子,谁敢拦他?
但进去之后的事情,完全出乎景辰的预料。
安济司负责赈灾的员外郎全力配合景辰,他问什么,查什么,对方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。
宋景辰还是太嫩了,若是宋三郎根本不会多此一举走这一遭。
两个多月前,南城遭遇水灾,宋三郎全力赈灾,在南城百姓中获得极好的口碑,事情这才过去多久?
便是宋三郎不打招呼,身为户部尚书的张璟也知道要维护好宋三郎的口碑,让南城这些受灾老百姓安稳过冬。
何况宋三郎前些日子上朝时还特意打过招呼,三郎的原话是这样说的:“今年的天儿冷,遭了灾的老百姓日子不好过啊。”
除非张璟是个棒槌才会听不明白宋三郎什么意思。
他今年一入冬还真没少往南城拨银子,依据宋景辰当时所绘灾情图册,对那些受灾严重,生活极度困难的灾民给予适当补贴。
张璟不是棒槌,张璟下面的一众官员更没一个是傻的,什么银子能拿,什么银子不能拿,拿多少不犯规,他们心里明镜似的。
所以,事关枢密使大人,尚书大人又亲自过问,便是给他们十个胆子,也不敢不把事情办好。
除非头上乌纱帽不想要了。
但毕竟拨下来的钱银有限,这场大雪才冻死不到两百人,已经是创造奇迹了。
至于那一家五口,只是个例而已。
……
穷是救不完的,救济只能是权宜之计,不能解决贫困的根源,唯有提高老百姓们自力更生的能力,方能真正让他们实现自给自足。
这一刻,宋景辰第一次理解了陈宴安的坚持,也理解了萧衍宗的逃避。
所以大夏需要改革。
他能够担此重任吗?
他凭什么?
仅仅凭他拥有千年以后一知半解的记忆?
他会带给大夏朝国富民强,还是将大夏朝推向深渊?
景辰双手拍拍自己的脸颊以令自己清醒一点:宋景辰啊宋景辰,你可真敢想啊。
到家时天色已晚,景辰靴子已经湿透,袍角上溅得也全是泥点子,把知夏吓一跳,心说您这是干嘛去了?
待她替景辰脱下棉袜露出里面冻得通红的脚趾头,忙令人端了温水过来。
“您怎么搞成这样。”知夏轻声嗔怪。
宋景辰走家串户一下午,靴子早就湿透了,只是他心里顶着一股火,顾不上冷,这会儿脱了靴袜才感觉脚冻麻了,他将双脚放入温水中,不由发出一声喟叹。
他还没有圣人到因为看到别人吃苦,就要对自己严苛,或者说他早已经过了这样单纯幼稚的阶段。
当年跟随父亲在中州赈灾,年幼的他非要跟着吃糠咽菜,除了自我感动把自己折腾够呛,也把父亲折腾够呛,什么问题都不能解决。
矫情罢了。
因为看到有人因没柴烧挨冻,便勤俭节约,减少府上柴火木炭的供应,除了能减少负责往府上送柴的庄户收入,使家里人怨声载道,还能解决什么问题?
秀娘屋里的丫鬟过